秋分一过,昼夜平分,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,空气里的燥劲也越来越明显。孩子脾胃本来就娇嫩,肾气未充,这时候要是没照顾好,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挑食、手脚冰凉、反复感冒等情况,来年的长高也会受到影响。今天,邀请到了儿科专家董秀兰主任来和大家聊聊。
▶为什么秋分要重点调理孩子的脾肾?
脾被称为 “后天之本”,主要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,孩子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于脾的正常运作。秋季干燥,若孩子食用过多零食、油炸食品,会加重脾胃负担,进而出现腹胀、大便干燥、食欲下降等问题,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影响生长。
展开剩余75% 肾是 “先天之本”,与孩子的骨骼生长和抵抗力密切相关。秋分后阳气逐渐内敛,孩子容易出现肾气不足的情况,具体可能表现为活动一会儿就感到疲惫、膝盖发软,偶尔还会有尿床现象。脾和肾相互影响:脾吸收的营养需要依靠肾气输送到全身,而肾气充足也能增强脾的消化能力,所以二者需要同时调理。
▶那要怎么给孩子调呢?
秋分养护孩子的脾肾,不用找什么稀罕食材,菜市场常见的栗子就很合适。栗子性质温和,既能健脾,又能补肾,符合秋季孩子的养护需求。
中医认为栗子是 “肾之果”,早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就记载 “味甘性温,入脾、胃、肾经”,具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强筋的作用。
✅对孩子而言,栗子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强筋壮骨:孩子的骨骼生长、日常活动都离不开肾气的支撑,食用栗子能补养肾气,增强孩子肢体力量,减少活动后疲惫的情况。
2、开胃助消化:秋季干燥易导致孩子口干、食欲不佳,栗子味甘性温,能滋养脾胃,帮助消化,改善孩子的食欲,从而保证营养摄入。
3、温和不刺激:孩子脾胃娇嫩,过于滋补的食材容易引起上火,而栗子温性适中,不易燥热,即使是体质偏热的孩子,适量食用也不易出现不适。
董秀兰主任表示,给孩子吃栗子时,不建议直接当作零食生吃,最好采用煮、蒸的方式,或在炖汤时加入一些。这样既能去除栗子的涩味,也更利于消化吸收。
✅以下 3 种吃法适合孩子:
1、蒸栗子泥:将栗子蒸熟后剥去外壳,压制成细腻的泥状,不加糖直接作为辅食或餐后点心。1 岁以上的宝宝即可食用,做法简单,能较好地发挥栗子的食疗功效。
2、栗子红枣炖瘦肉:瘦肉能补充气血,红枣可温和养护脾胃,栗子能补肝肾。将三者放入砂锅慢炖,汤味清甜,孩子容易接受,且有助于增强抵抗力,减少秋季感冒的几率。
3、栗子山药小米粥:小米和山药都有健脾的作用,将三者一同熬煮至软烂黏稠,放至微凉后给孩子食用。这款粥能暖胃润肠,缓解大便干燥的问题,适合挑食、食欲差的孩子。
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栗子淀粉含量较高,必须熟食,生吃不仅口感涩,还可能导致孩子腹胀;而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,3-5 颗即可,过量食用容易引发积食。
✅以下几类孩子更要少吃:
1、刚感冒的孩子:感冒初期伴有发烧、咳嗽有痰症状时,孩子脾胃功能较弱,栗子偏温补,此时食用可能会加重不适,建议等感冒痊愈后再适量食用。
2、积食、消化差的孩子:近期刚出现积食,或经常说肚子胀的孩子,暂时不宜食用栗子,以免加重肠胃负担;
3、血糖偏高的孩子:栗子含有一定的糖分安全股票配资,血糖控制不稳定的孩子,需在医生指导下少量食用,避免引起血糖波动
发布于:广东省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